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0篇
  114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灰茶尺蛾是我国茶园中重要的食叶害虫。本研究对求偶高峰期的灰茶尺蛾雌虫,采用正己烷浸提腹部末端方法提取性信息素,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性信息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最后将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田间诱捕试验。GC-EAD结果显示,灰茶尺蛾性信息素提取物中有两种成分可引起雄虫触角的电位反应。GC-MS分析结果确定两种活性成分分别为顺3,顺6,顺9-十八碳三烯(Z3,Z6,Z9-18:H)和顺3,顺9-6,7-环氧十八碳二烯(Z3,epo6,Z9-18:H)。田间引诱试验表明,不同比例性信息素在田间显示不同的引诱效果,当Z3,Z6,Z9-18:H和Z3,epo6,Z9-18:H以4∶6的比例配比,总剂量为1 mg时,田间引诱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蛾性信息素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杀虫剂对害虫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研究是害虫可持续治理和杀虫剂科学应用中一项较复杂、重要的课题,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化学杀虫剂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合理应用,同时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鉴于此,本文根据近年文献资料,分类整理了杀虫剂对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力、生态行为和抗药性等方面的亚致死效应,主要阐述了有关解毒酶及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亚致死效应作用机制,并对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更全面深入了解杀虫剂的亚致死效应及科学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光色对中华绒螯蟹幼体诱集与仔蟹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对光照颜色的行为反应,探究蟹类颜色视觉的特征,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蓝光(波长446~493 nm)、绿光(波长502~579 nm)、黄光(波长586~600 nm)、红光(波长620~644 nm)、白光(波长440~637 nm)对中华绒螯蟹Ⅱ~Ⅴ期溞状幼体与大眼幼体的诱集效果,以及对仔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装置中,Ⅱ~Ⅴ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在蓝光下的分布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光照组(P0.01),各期幼体在绿光下的分布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其他光照组;在室外土池中,采用容积为1 L的捕苗器,在蓝光下捕获大眼幼体的数量最多,为1097尾,极显著高于白光组(253尾)、红光组(121尾)和黄光组(35尾)(P0.01),显著高于绿光组(629尾)(P0.05);24 h内各光色组中仔蟹的昼夜摄食量结果显示,各组仔蟹的日摄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天摄食量平均值高于夜晚,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4.
为观察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在饱食、饥饿和饥饿再投喂状态下的行为特征,及其对水泥、PVC两种材质模型礁的聚集特性,在实验室中模拟光棘球海胆栖息海域底层的昼夜水流速度和光照强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达到560 lx、水流速度达到20 cm/s(9:00)时,均匀分布的光棘球海胆有90%向模型礁附近区域移动;当光照强度和水流速度下降时,光棘球海胆向模型礁附近区域外移动;运动趋势明显的光棘球海胆在饱食、饥饿和饥饿再投喂3种状态下的平均移动速度分别为0.039、0.041、0.052 cm/s,3种状态下光棘球海胆顺、逆水流运动次数的比值依次为饥饿状态(1.63)饱食状态(1.18)饥饿再投喂状态(0.73),饥饿再投喂状态下光棘球海胆的活跃程度高于饱食和饥饿状态;鱼礁材质也影响光棘球海胆的聚集行为,光棘球海胆在饱食、饥饿和饥饿再投喂状态下对水泥模型礁的平均聚集率分别为25%、17%、24%,对PVC模型礁的平均聚集率分别为16%、7%、12%,光棘球海胆对两种模型礁的聚集效果均为饱食状态饥饿再投喂状态饥饿状态。研究表明,光棘球海胆在饱食和饥饿再投喂状态下对两种模型礁的聚集效果较好,而水泥材质的模型礁比PVC材质的模型礁聚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小菜蛾性信息素与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受体蛋白之间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和作用力类型,揭示小菜蛾识别性信息素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新型性诱剂和小菜蛾的无害化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Discovery Studio 2.5对小菜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xylPBP2和受体蛋白PxylOR4进行同源建模,运用程序包中LibDock模块进行分子对接,运用Calculate Energy模块计算复合物结合自由能,分析性信息素Z9-14∶AC与PxylPBP2和PxylOR4的结合模式及相互作用力。【结果】Thr9是PxylPBP2与Z9-14∶AC形成氢键的关键氨基酸残基,Z9-14∶AC易与PxylOR4中的Leu残基产生疏水作用力;PxylPBP2与Z9-14∶AC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是静电力,PxylOR4与Z9-14∶AC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是范德华力,溶剂化能均抑制Z9-14∶AC与PxylPBP2和Z9-14∶AC与PxylOR4的结合。【结论】小菜蛾性信息素受体蛋白和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在识别和结合性信息素分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信息素受体蛋白与性信息素反应更灵敏、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思茅松毛虫雌成虫不同地理种群间性信息素成分、含量和比例差异,比较雄成虫触角敏感性和不同配比诱芯诱捕效果差异,开发不同地域有针对性的思茅松毛虫种群监测方法和诱捕防控技术。[方法]运用气相色谱(GC)分析思茅松毛虫湖南、云南和江西地理种群雌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利用触角电位仪(EAG)测定思茅松毛虫各地理种群雄蛾触角对性信息素标准品及其不同配比组分的电生理敏感性,然后进行林间生物测定,比较不同配比的性信息素成分诱蛾效果。[结果]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Z5,E7-12:OAc)、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Z5,E7-12:OH)和顺5-十二碳烯乙酸酯(Z5-12:OAc)3种成分,3个地理种群间这3种腺体成分含量和比例存在微小差异。3种成分以100:10:25或者100:10:10的比例配比,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具有很好的触角电位活性和林间诱蛾活性。[结论]思茅松毛虫性信息素组分还没有发生明显的种下分化现象,3个地理种群间性信息素含量和比例的细微差异暗示着与地域差异、寄主植物差异和人为化学防控干扰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98.
应用性诱剂监测高山蔬菜小菜蛾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对湖北高山蔬菜小菜蛾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小菜蛾在第一茬甘蓝上有两个发生高峰.诱蛾量分别为11.7±2.4头·盆^-1和9.2±1.0头·盆^-1,在第二茬甘蓝上有3个发生高峰,诱蛾量分别为70.9±8.1头·盆^-1、16.1±2.7头·盆^-1和11.1±1.9头·盆^-1:2003年小菜蛾在第一茬甘蓝上有3个发生小高峰,诱蛾量分别为4.7±1.7头·盆^-1,6.2±1.9头·盆^-1和6.3±2.0头·盆^-1,在第二茬甘蓝上有3个发生高峰,诱蛾量分别为62.5±27.4头·盆^-1.88.7±25.1头·盆^-1和12.6±3.4头·盆^-1。性诱剂与频振式杀虫灯相比,性诱剂监测小菜蛾更为灵敏,诱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
应用聚集信息素对小蠹虫进行监测,通过不同诱芯和不同地点的野外试验,筛选出诱集和监测效果最好的组合为2AP+NL+MT+TV,组合2AP+NL+TV的诱集和检测效果次之,组合2AP的诱集效果也很理想。应用聚集信息素对小蠹虫进行监测用组合为2AP+NL+MT+TV的效果最好;而应用聚集信息素对小蠹虫进行防治则应用组合为2AP的最好,经济效益和防治效果综合起来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00.
李小食心虫幼虫在美国杏李上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初步调查研究了河南驻马店蚁封林场7年生美国杂交杏李李小食心虫幼虫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李小食心虫幼虫在美国杏李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而每个果实中李小食心虫幼虫分布均匀,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不同调查时间同一枝条上李小食心虫的幼虫密度不相同.李小食心虫幼虫存在明显的扩散性和空间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